• 产品分类

地址:江蘇省昆山市周庄镇崇远路333号物联网产业园38-39幢
电话:0512-57291383 
传真:0512-57291389
移动电话:13451784222
邮箱:SK@SK.net.cn  
網址:www.SK.net.cn
Q Q:50-2828-266

销售热线:

157-1718-1718

      信:yalibiao

    SK IS OK !

 

  • 最新动态
  • 李晓鸥:国产仪器事业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 2012-01-10
  • 分享到: 更多
  •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西分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东西分析历经两代人的努力,创造了多项“行业领先”、“国内第一”,如极具竞争力的煤炭安全专用仪器,国内首台商品化质谱,以及日前首次进入X射线领域(XRF/WDXRF)等。公司在色谱、光谱、质谱、水质分析方面都有涉足,现已成为业内知名企业。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民营企业,东西分析可谓是国产仪器厂商发展的一个“缩影”,其历史也记录了国产科学仪器市场的变革与发展。

      近期,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采访了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鸥先生,以期与大家分享东西分析所演绎的国产科学仪器发展之路。

    东西分析发展概况

      Instrument:东西分析,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民营企业,经过20多年的成长,现今已是业内知名企业。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东西分析“里程碑”式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公司总体发展概况如何?

      李晓鸥先生东西分析的历史要追溯到1988年,当时产品只有一个,就是GC的中文工作站,也是国内的首个中文工作站产品。

      我记得,在八十年代,国外的一些仪器厂商都是做“proprietary”的数据处理工作站,而不是利用PC这个平台,甚至连打印机都是仪器厂商的“proprietary”的打印机。应该说,东西分析的工作站在当时还是比较超前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战略发生转移,开始生产气相色谱,随后逐步形成了一个色谱产品系列,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便携式气相色谱仪等;

      90年代中后期,公司涉足光谱仪器,开始生产原子吸收等。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光谱产品系列;

      2000年,在国内较早推出液相色谱仪;

      2006年,开始产品出口;

      2007年,宣布推出气质联用仪 GCMS3100;

      2009年,推出离子色谱仪 IC-2800;

      2010年,正式推出X荧光能谱仪 XD-8000;

      2011年,正式推出X荧光波谱仪 XF-8100;

      至今,东西分析已逐步形成了色谱、光谱、质谱、在线快速检测仪器4个基本产品系列。

      这些年公司各方面都在稳步发展,国内外销售额都有增长,公司总体发展良好。

    关于公司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思路

      Instrument: 作为东西分析的负责人,李总您理想中的“东西分析的未来发展高度与境界”是怎样的?为此,都将进行哪些方面战略规划与部署?另外,东西分析的产品线很宽,那么如何保证这些多元化的产品都得到了“精心打造”?

      李晓鸥先生简单的说,我们公司老一辈创业者有一个基本思路,其核心可以用三个字概括:“打基础”。他们为这三个字倾注了20多年的心血,这是第一步。

      当初,老一辈希望公司产品线尽可能的宽,我理解,就是希望公司今后不要成为一个“one trick company”。后来我们的历史经历也证明,单一产品的发展空间将受局限;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做单一产品或者领域做得非常成功的。

      我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可以作为一个公司的“支撑点”,一个产品系列就可以构成一条“线”,比如我们的光谱系列包括AAS、AFS、ED-XRF、WD-XRF以及即将要推出的ICP等。 而多个产品系列就构成了一个“面”,比如我们的色谱、光谱、质谱等多条产品线就构成了一个“面”。在这个“面”上,多个领域、多个应用就形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的公司产品架构。

      东西分析今后的发展思路也非常清晰,在目前的产品系列基础上,延长每个维度,特别是在产品的应用高度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提升。希望最终形成一个有广度、有高度的分析仪器企业实体,为国家和社会留下一个有价值的产业,从而实现老一辈分析仪器人的梦想。

      今后的重点是,以分析应用和细分市场为导向的产品技术升级。目标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产品,进行周而复始、持续不断的产品升级,也就是你说的“精心打造”。目前,这个进程已经全面展开了,这是第二步。

      以往的辉煌已经过去,今后还会有更多激动人心的应用和产品出现。

      顺便说一下,东西分析还有个行业领先或者第一,就是在行业内民营企业中完成了新老交接。这是一道非常考验公司能力和智慧的关口,一个企业顺利渡过这一关,才算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

      Instrument: 当前,各大厂商对整体解决方案或者行业专用解决方案的推广力度都有加强趋势,请谈谈东西分析在这方面是如何看待与准备的?另外,东西分析最近发布了《东西分析食品安全文集》,是否会将“食品安全”作为东西分析一个新增长点的“突破口”?

      李晓鸥先生目前,食品安全是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领域,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工作都是近期陆陆续续做的。之后,我们感到可以把相关的报告汇集起来,看看我们到底能做点什么,我们的仪器是否能够胜任食品安全的需要。

      结果,我们从上百个应用分析报告中精选了50个分析报告,汇集成册。基本涵盖了食品安全的相关领域,包括饮料、水、粮食、蔬菜、酒、食品添加剂、农残等,所使用的仪器包括东西分析的色谱、光谱和质谱系列产品。需要指出的是,由于GCMS-3100加入我们的产品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套解决方案的必要工具。如果没有GCMS,许多应用是不能按照国家标准做出来的,比如瘦肉精、塑化剂等的检测。

      这个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做下去,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外仪器厂商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充分利用公司产品的协同优势,为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同时,应用文集的工作,会从食品安全延伸到其他的应用领域。

    关于公司的人才管理

      Instrument: “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借此机会,也请谈谈东西分析在人才引进、培养及使用等方面的相关情况?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东西分析都有哪些应对举措?

      李晓鸥先生分析仪器行业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定程度上,也不是像房地产那样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但绝对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企业的核心,因此,人才管理,绝对是“一把手工程”。

      人才的管理主要包括录用、培养、使用、观察、调整和制度建立等环节。这个工作不是人事部经理能够替代的,也不是单纯的制度能保证的,必须要公司的主要领导人亲自做,并且需要花费许多的精力去做。比如,录用这个环节,我们有自己的录用标准,我们的标准和许多外企不同,应聘的人员也许没有过人的学历和学识,但很可能会被我们看好。

      我们希望来公司就业的人,能够热爱分析仪器,或者对自己相关的业务领域有激情。也就是说,本人要有“两把刷子” 或者有这方面的潜质。一般求职的人,若只想来求一个稳定的职位,或者混饭吃,我们一般建议他们考虑别的可能。这不是说,我们提供的工作岗位不稳定,而相反,东西分析的老员工很多,许多人都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

      我们对各类人才开放,公司要设计相关的激励机制,并且在股权结构上采取开放的态度,与公司的业务骨干、管理层和老员工共同分享企业的价值增长。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人才,我认为,在国产厂商的上升空间要大得多,也会更受到重视。一般在外企,客观上或多或少存在有“Glass Ceiling”。若年轻人认为自己是个人才,希望经受多方面的综合历练,愿意经受成功与失败交替的激情人生,来国产仪器厂商工作是个很好的选择。

      总之,我们希望每一个加入东西分析的年轻人都能够成为可用之才。录用一个年轻人,看到他(她)成长起来,被使用得当,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并做出成绩,这是我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而反之,自己会感到挺失败的。

    关于国产仪器的发展

      Instrument: 您如何评价当前国产仪器的现状?

      李晓鸥先生国产仪器近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首先,一些大的国产企业在研发资金方面都比较舍得投入;

      其次,现在的加工制造水平也不一样了,由10年前的普通车床,到后来的数控车床,再到现在规模化加工中心的使用,现在加工出来的机械部件和前几年的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三,在解决用户的实际应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也明显减小了。目前,国产仪器解决大量实际应用问题是绰绰有余的,比如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

      其中,在产品方面进步比较显著,比如光谱,国内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做的很不错;原子吸收方面,东西分析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做的也还不错。这些产品已经批量进入国际市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的自信是有坚实基础的。

      但国产仪器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仅仅想说说我们自己的情况。

      东西分析现在有一定批量的产品出口了。产品出口之后,通过用户的反馈,很快发现一些不足:仪器的某一个部件需要可拆卸,有些部位需要便于维护等。另外,在仪器的安全性方面,国外很重视,比如原子吸收的“水封”,按道理是需要保持有水的状态,否则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过去的仪器没有对是否有水进行判断,现在经过改进后,我们增加了这方面的功能,改进后,若水封没有水就点不着火或自动熄火。总之,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仪器的性能显著提高了。

      另外,在工匠细节方面,国产仪器与先进发达国家的仪器也有差距。比如,我们一个仪器中某个光学器件的内部是否打磨,过去没有过多的关注,但国外同类仪器在这个部件上,就打磨的比较漂亮,这就体现了人家高水准的“craftsmanship”。我们在这些方面要补上,要在craftsmanship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Instrument: 作为民营科学仪器企业的代表之一,请谈谈国产科学仪器的发展之路?您是如何看待当前国产科学仪器所处的“困境”与面临的机遇?

      李晓鸥先生八十年代,我刚去美国时,给一个当地的华侨一盘磁带,里面有首歌“我的祖国”,她听了后激动的流泪,说只听懂了其中的一句:“这是我生长的地方”。

      我们是生长在这个地方的企业。对中国这个市场,除了感到幸运就是感激。东西分析是这个市场抚育成长起来的企业,这一点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在民营企业中,东西分析的历史相对比较长,经历的起伏也相对比较多,从当初民营企业艰难的出生,到品牌的创建,以及随后的产品品种和质量;从前几年遭遇的价格竞争到进口产品的大举推进。我们认为,这些都是成长中的“烦恼”,只要我们自己有一个长远的战略思路,坚持不断进步,困难都是暂时的,都会过去的。

      不可否认,近年来,进口仪器对国产仪器的压力确实挺大,许多比较富裕的地区,尤其是一些政府机构,偏重于购买进口仪器。这后一点,特别具有讽刺意义。某种程度上,这也和我们民营企业有关。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国家税收增加后,政府采购的资金也增多了,结果反倒是作为纳税人的民营企业被挤出市场。

      不过,从长远来说,这只是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波浪”。毕竟,中国市场有其自己的特点。随着国产仪器的不断升级换代,质量的不断提升,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市场的心态也一定会改变。到那时,使用国产仪器做出像样的应用分析才体现真本领,使用国产仪器才是 “酷”,才是时尚!相信市场最终会回归到价值取向上来。

      “东西分析”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但和国外厂商的历史比起来,还是太年轻。比如,日本岛津创办在中国的清朝时代,美国安捷伦的历史要追溯到惠普,赛默飞的部分历史要追溯到菲尼根或更远,这些公司有50-100年以上的积累和沉淀。从销售业绩看,目前行业内全球最大仪器公司的销售额是年度百亿美元的规模,而国内厂商基本都在年度几千万到一亿美元左右的阶段。因此,我认为真正的竞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最后我想说,从事国产分析仪器事业,是在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尽管还会有许多困难,路还很漫长,但它是一个值得为其付出一生的事业。今后的岁月还会有跌荡起伏,有欢乐和悲伤,但绝对不会枯燥和平庸。为这个伟大的事业,曾经燃烧了老一辈分析仪器人的一生激情,也还会继续燃烧我们这一代人的激情和生命。

Copyright(C) 2009-2021 All Rights Reserved(R)        苏ICP备17000180号-1 | 苏ICP备17000180号-2 | 苏ICP备17000180号-4 | 苏ICP备17000180号-6